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资料 >> 正文

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01-30 [来源]: [浏览次数]:

《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中引用的成语、古训、典籍、典故

——一二九街退休党支部书记林治银整理

1.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第1页第12行)

【出处】此文记载于《晏子春秋问下》一书中,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释义】叔向向晏子请教:“什么样的想法才是高明的?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宽厚的?”晏子回答他说:“没有比爱护百姓更高明的想法,没有比让百姓快乐更宽厚的作法。”他于是又问:“什么样的想法是低劣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值一提的?”晏子又说:“没有比苛刻地对待百姓更低劣的了,也没有比败坏自己的德行更不值的了。”

2.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九页第10行)

【出处】出自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论衡》共三十卷,本名取之第二十八卷书解篇第八十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释义】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是否有过失,老百姓最有体会,经文是否失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诸子百家)最清楚的。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10页第2行)

【出处】选自《孟子•告子下》,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释义】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如果国内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如果国外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的忧患,那么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忧患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4.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第10页第3行)

【出处】“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又见于《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悖”通“勃”。

【释义】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第14页第8行)

【出处】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公叹日:“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释义】张公叹息说:“以我今天的薪俸,即使全家穿好的吃好的,还担心有什么不能?只是按人的常情,由节俭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节俭困难。像我今天这样多的薪俸,哪能永远有?我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如果有—天与今天的情况不同了,家里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即节俭,一定会导致失掉生活的依靠。哪里比得上我在位不在位、健在或者身死家里的生活都像平日一样呢?”唉,这些圣明贤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平庸之人赶得上的呢?

6.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第16页第15行)

【出处】《韩非子•喻老》。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

【释义】有形状的东西,大的必定从小的发展起来;历时经久的事物,成群的必定从单个的积累起来。所以《老子》说:“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微细。”因此要想控制事物,就要从微细时着手。所以《老子》说:“解决难题要从易处着手,想干大事要从小处着手。”千丈长堤,因为楼蚁营窟而导致溃决;百尺高屋,因为烟囱漏火而导致焚毁。所以说:白圭巡视长堤时堵塞小洞,老人谨防跑火而涂封缝隙,因此白圭没有水灾,老人没有火灾。这些都是谨慎地对待容易的事来避免难事发生,郑重地对待细小的漏洞以避开大锅临头。

7.今朝有酒今朝醉(第19页第5行)

【出处】唐•罗隐《自遣》诗:“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释义】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在10次考进士不中,自感前程渺茫,堕落牢骚之时,写的这首《自遣》表达心中的愤懑。“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只顾今天不管明天如何的意思。这里比喻过一天算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形容人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8.人生得意须尽欢(第19页第6行)

【出处】〖唐〗李白《乐府诗集》中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释义】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9.奢靡之始 危亡之渐(第20页第8行)

【出处】在《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列传第三十长孙褚韩来李上官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释义】就是说一个人开始奢侈颓废的时候,就是危险死亡渐渐产生的时候,一个国家开始形成奢靡的风气的时候,就是危难亡国的形势渐渐开始的时候。提醒人们要勤俭持家,勤俭治国。家庭才可以稳定和睦,国家才可以长治久安。

而与奢靡相反的一个词“俭约”,历史却有许多与之相关的名言佳句至今仍在流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似甘泉水,俭似聚宝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俭朴问题。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各个历史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志之士,无不以勤俭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

10.文恬武嬉(第26页第4行)

【出处】唐•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相臣将臣,文恬武嬉, 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释义】文官安闲自在,武将游荡玩乐。

1、形容天下太平无事。

2、形容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享乐,不关心国家大事。

11.吾日三省吾身(第30页第12行)

【出处】出自《论语•学而》,原文: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出谋划策而不忠诚吗?和朋友交往不够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复习吗?

12.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第30页第15行)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释义】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东西虽轻,积攒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3.禁微则易,救末者难(第31页第15行)

【出处】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丁鸿传》:“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

【释义】微:指事物的开端。末:指事物的终端。阻止或禁止某些事,从一开始就禁止,比较容易。如果任其发展到末期,再挽救就难了。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36页第16行)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5.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第39页第4行)

【出处】宋•朱熹: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释义】一种心可以导致亡国,一种心可以使国家兴盛。这两种心只是公与私之间的一念之差而已。

1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第40页第10行)

【出处】《吕氏春秋•诚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

【释义】石头可以被打碎,但绝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绝不能改变它自身的红色。

1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第40页第15行)

【出处】《国语•周语下》

【释义】学好难如登山,而学坏易似山崩,多用于劝勉之语。

18.敢叫日月换新天(第42页17行)

【出处】毛泽东同志的诗《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9.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第49页10行)

【出处】民间俗语,出自《增广贤文》。

【释义】谁都会议论别人的是是非非,而每一个人也都会被别人在背后议论。

20.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49页16行)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諤諤。”亦作“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释义】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21.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第54页1行)

【出处】《礼记•缁衣》: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释义】译文:孔子说:下面的人跟着上面的人做事,不是服从于上面的人发号施令,而是信服其(实际)言行。上面的人喜欢这样东西,下面的人一定更喜欢(这样东西)。因此缘故,上面的人的喜欢与不喜欢,不可以不慎重(为之),(因为)(这)是民众的表率呀。

2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第74页4行)

【出处】《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释义】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2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第74页5行)

【出处】《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释义】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