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管理部门党支部 徐小宁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我已伴随青能所成长了五年,如果说我把最懵懂的青春献给了校园,那么我最美好的成长却是留在了青能所。作为青能所中的一员,我由衷地感到骄傲、感到欣慰,五年间我见证了青能所的不断精彩与发展,见证了同事们的不懈的努力与坚持,见证了朋友们的拼搏与奉献。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在我身边的一群可爱的共产党员,他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拼搏进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们就像一缕缕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前行的道路;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他们就像一座座崔嵬的山峰,激励我勇往直前。
今年5月份,为落实所班子关于加快推动两所科技成果在青、鲁的转移转化的要求,两所成果转化工作组牵头组织举办了“两所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实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项成果发布会”,此次会议是两所融合面向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和地方企业的首次系统成果发布,是两所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行动启动的重要开端。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会议筹备工作,发挥会议的最佳效果,两所成果处工作联动,集中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在所领导的指导、带领和策划下,利用视频会议远程沟通、协作,组织重点课题组、产业化公司、企业的调研与走访近30次,全力推进会议筹备。同时,大化所14位专家为了准备会议项目推介报告,充分发扬共产党员“求真务实”精神,多次来青岛与我所科研人员进行学术科研交流,讨论技术方案、拓展模式,到青岛当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详细了解企业技术需求特点。正是他们这种科学严谨细致的工作方法,为会议奉献了最专业、最精彩的科技成果报告。
会议筹备工作也得到了我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办公室做好新闻宣传、会场会务、车辆安排;综合管理处、科住物业做好安保、园区卫生、餐饮工作保障;科技处做好主题报告材料准备、会议组织;育成中心配合进行市局单位、分院的组织协调;财务处全面把握会议预决算、会议组织协调;人事处组织会议学生志愿者;公共实验室、中试中心配合做好会务组织与专家接待;战略信息中心进行会议宣传与网络安全保障等等。会议筹备过程中,筹备组成员反复讨论会议方案,进行了大小数十次的讨论与修订,多次会议实地全过程演练,不忽视会议的每一个环节。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各部门的党员干部们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舍小家顾大家,舍弃节假日,连续十几日晚上加班到深夜。党员干部的力量就像一面旗帜,影响并带动着身边的人,筹备组全体人员都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全力投入到会议的筹备中,没有任何怨言、任何牢骚。
历时近一个月,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在各部门五十余名同事的鼎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两所融合产业化论坛在我所成功举办,会议得到了青岛市科技局、经信委、沈阳分院等相关参会领导以及企业的高度认可和赞赏,会议新闻得到了近二十家新闻媒体的持续宣传和跟踪报道,有效提升了两所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影响力。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工作付出的工作态度,体现了共产党员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实践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诺言。我作为其中一名参与者,见证了整个会议筹备过程中所有人的付出和努力,直到现在,每当想起一起奋斗的日日夜夜,我的内心便感动不已,这只是我们共产党员无数次类似工作的缩影,也是所有人团结奋斗精神的最好体现。在未来奋斗的路上我们依然会“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正是在这样一群共产党员的带动下,成果处自2017年5月成立以来,围绕两所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运营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与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系等,积极策划、组织、推动服务区域产业重大行动,不断提升研究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2017年新申请专利较2016年度增加68%;横向到位经费较2016年增加80%;山东省、青岛市自然科学奖申报工作取得突破。正是由于部门全体共产党员坚持不懈的努力,2017年成果处被评为优秀部门,这对于刚成立一年的新部门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肯定与鼓励。
成果处虽然身处管理部门,每天有着无数杂乱、琐碎的管理服务工作,但是我身边的党员们从没有放弃对岗位专业工作的探索与学习,他们有着对梦想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坚持。他们饱含着对工作的热情,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专业知识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加强与兄弟院所交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岗位理论知识水平,探索新的科学服务理念,更好地服务研究所、服务科技工作者。他们那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追随着他们的脚步,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坚持不懈地追求我们共同的梦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天天的流转;而我也在这阳光般的集体里年年的成长。从最初象牙塔里的稚嫩毕业生,成长到现在初识社会的管理工作者,在这里我有感谢,有感恩,更有感动。青能所伴随着我一起经历欢笑和泪水,一起感受温暖和阳光,而我也甘愿为她献上我美好的青春。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同事们协力并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拓,以满怀的热情扎根青能所,以澎湃的激情编织美好的未来,以真挚的情感和青能所共同成长!
支撑党支部由三个支撑部门组成,分别为公共实验室、战略情报与信息中心、中试服务中心,三个支撑部门为研究所的科研创新、技术开展提供着支撑保障工作。支撑岗位的党员同志也许没有科研人员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但却在最平凡的工作中,时时刻刻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党旗增光添彩;也许没有值得书写的丰功伟绩,但他却在最基层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为群众奉献一切。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支撑党支部两位优秀党员同志——黄少华、杨艳丽同志的事迹。
一、公共实验室黄少华同志作为一名工作在仪器平台一线的基层党员,始终不忘自己的神圣职责,尽力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将最大的热情投入工作、用自己的灵魂去照亮别人。多年来他坚持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发挥岗位职能,不仅保质保量地切实完成了各级领导交办的检测任务,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研究所的仪器平台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黄少华同志最初加入单位时,他所负责的大型仪器平台还没有建立,仪器没有购置、安装场地也没有改造,而且平台上的同事几乎全是从学校刚毕业的研究生,平台建设经验非常匮乏。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带领大家从最基础的资料查起,从最基本的方案做起,有时为了一个参数的确定而不辞辛劳去相关单位考察,有时为了提高方案的可靠性而摩顶放踵去做对比实验。仪器安装时,他更是经常加班加点调研资料,与同事们和工人师傅们现场讨论改造方案,有的方案竟然修改了不下二十遍。他同地线工程专家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在研究所所处的花岗岩山区硬是成功建成了符合大型仪器要求的专有地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价值1千多万元的光谱类大型仪器平台最终得以成功建立并顺利通过验收,对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所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日后研究所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良好的平台支撑作用,获得了各级领导和科研学者的一致好评。
大型仪器的日常运维及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实质需要工作人员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一旦疏忽大意便会带来重大的仪器损毁和经济损失,从而会严重影响到科研进展。面对如此重大的责任,黄少华同志带领同事认真分析每一台大型仪器的特点、制定出详尽的维护方案以及校准计划,有效防止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实现了大型仪器自安装运行以来零事故运行。同时,他本人也承担着价值700多万元的高场核磁共振仪器的运维工作,该仪器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任何一个因素变化都有可能引起仪器升温或磁体失超,从而导致上百万元的损失。为此,他与同事制定了24小时巡检、节假日值班、20分钟响应的仪器管理方法,直接或间接杜绝了多次潜在的隐患事故,为研究所避免了数额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该仪器,他经常于春节期间值班而无法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经常于休息时冒着严寒去解决隐患问题; 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随时为预防突发性事件做好准备。正是由于在“仪器设备升级改造、大科学装置升级维护”等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经研究所推荐、专家组评审及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一致审定,黄少华同志荣获了中国科学院2015年度“关键技术人才”称号,这是我所首位获得院层面奖励支持的支撑技术类人才,也是中科院发布“十三五”人才系统工程后的首批入选者。
除了切实完成好本职工作以外,黄少华同志带领同事长期坚持技术研究工作,他本人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累计经费已达140多万元,在职期间已发表高水平SCI文章10多篇,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黄少华同志带领研究小组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马赛大学的卡德瑞利教授为此专门发来了贺信;他所开发的多功能液相色谱柱分离性能表现出色,产业化前景巨大,多家公司纷纷表示愿意合作;他与同事们所开发的多项实验方法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解决了多种难题,得到用户由衷的感谢与好评。 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令他所负责的平台成为行业里面的一支业务精兵;正是他的精致追求,才令他和同事们取得了超越同行的业绩!
二、规划战略与信息中心杨艳丽同志2008年入所工作,一直从事战略研究的服务支撑工作。作为支撑服务岗位上的一名党员,无论何时何刻,她都自觉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支撑服务工作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坚持大局为重,以圆满完成各项服务支撑工作为首要任务,截至目前她执笔或参与完成专题报告30余份,提交科技部、中科院、山东省科技厅以及研究所。除完成服务支撑之外,她还尽力找时间开展战略研究工作,累计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篇,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也是研究所第一批获得国家基金资助的硕士学历人员,随后也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软科学、青岛市重点咨询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资助,探索能源领域战略咨询研究方法,为研究所战略咨询服务平台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信念坚定、勇于担当,是共产党员的优良品德。杨艳丽同志在近几年的工作之中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优良品德。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也向全球承诺,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为兑现这一承诺,国家层面以及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如火如荼。而同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可见绿色是未来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在此背景下,规划战略与信息中心决定开辟“碳排放”这一新的服务咨询方向。杨艳丽同志根据工作安排就立即搁下从事多年的生物能源战略研究方向,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咨询领域。她常讲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新的工作中面临着政府-企业-研究所等多方关系、多种人员的协调和对接,以及与长期活动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优势单位进行竞争等挑战,这对长期坐在电脑前跟文献、数据资料打交道的杨艳丽同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她没有退缩,坚信办法是想出来。同时,对于一个新方向,起步是艰难的,收获是需要时间的,她在工作中还面临着长期默默付出可能看不到回报的状态,在周边同事成果不断积累、顺利晋升的状态下,她也只能忍受着内心的落寂,默默坚持,坚信付出总有回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9月,杨艳丽同志负责申报的青岛市碳数据与碳评估工程实验室,以优异的评审成绩获批,这是国内首家综合性碳排放工程实验室,以工程技术研发的管理模式探讨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咨询服务工作,是我所服务地方低碳发展的良好开端。
跑来了平台,还得跑资金。青岛市财政专项中以前没有低碳城市试点专项经费,杨艳丽同志与市主管气候变化业务的主管领导多番策划申请,最终财政局同意设立青岛市低碳城市试点专项,我们研究所也在该专项首批项目中中标“青岛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与达峰路径研究”项目。这是我所自筹建以来,以招投标方式中标的第一个战略咨询项目,开辟了战略咨询服务工作的新途径。
这些成绩的获取,并不是运气,而是来源于她对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源于她信念坚定、永葆先进的工作作风;来源于她不计工作日和周末、不计上班和下班的无数个加班、来源于她忍着落寂、不计回报的坚持付出。
三、中试技术服务中心的田亮同志作为一名工作在工程技术一线的基层党员,在工作期间,时时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工程技术支撑与开发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较好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作为一名共产党,他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理论学习,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投入到研究所的工作中去,为研究所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田亮同志最初加入单位时,主要负责研究所科研团队的技术服务支撑工作,在研究所平度中试基地建立初期,田亮同志就积极参与到科研团队平度中试项目的建设和调试工作,在克服重重困难下,先后为工业沼气团队,能源微藻团队,热化学团队等提供电气自控方面技术服务支撑工作,获得了团队的一致好评,为研究所中试项目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除了切实完成好本职工作以外,田亮同志还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在自动化与物联网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他与同事一起积极争取横向课题,为研究所的成果转化贡献应有的力量。而他本人也承担了多项横向课题,累计经费近500万元,并且作为第二成果人参与了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大型沼气智能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并顺利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田亮同志在研究所一三五重大发展方向中,围绕着“生物天然气”这一重大目标,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顺利实施了“平度南村大型秸秆生物天然气”的自控总包项目,为了项目顺利的实施和运行,他克服困难,在项目现场长期驻扎近一年之久,保证了南村生物天然气的顺利调试和生产运行,他在项目现场所负责的中控室得到华通集团各级领导的认可和表扬,中控室所在的DCS班组获得华通能源2017年优秀班组的称号。田亮同志在他的工作中,时时刻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支撑党支部的感人事迹还比比皆是,今天仅为大家展示两位同志的工作及成长历程,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支撑党员的日常工作和一些小的成绩。作为支撑党支部的一名年轻党员,我要多向优秀党员学习,学习他们以所为家、以所为荣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兢兢业业、不甘平凡的工作态度,学习他们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我想每个党员汇聚一丝努力,整个支撑党支部必将呈现巨大的向上动能,为研究所的创新发展提供巨大动力,让我们全体党员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两所融合顺利进行,为研究所三重大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我身边的优秀团队-绿色化学催化研究组
演讲人:生物基材料研究室党支部 陈秀芳
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
我叫陈秀芳,是生物基材料研究室党支部一名党员,是绿色化学催化研究组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在举国上下共同庆祝建党97周年之际,在我所弘扬爱国奉献、科技报国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以身边共产党员感人事迹为题材开展演讲活动之际,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介绍我身边的优秀团队-绿色化学催化研究组。
我们知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传统化石燃料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两大问题。如何应对当前的能源紧缺,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轻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摆在我们党员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严峻挑战。为了早日实现我国国家能源多元化,牟新东博士于十年前从日本回国,创建了绿色化学催化团队,立志于发展基于生物质等为原料的高选择性、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化学转化体系与过程,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高效绿色的生物质新能源技术。
在团队成立之初,牟新东博士一边筹建实验室,一边带着研究生就开始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始利用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原料制造能源燃料研究,一边想方设法争取国家以及地方科技攻关项目的立项和科研基金,一边积极从国内外物色志同道合的科技英才加盟他的科研团队。从零开始,经过几年的发展,绿色化学催化研究组有研发队伍19人,其中10名中共党员。在国家科技部、山东省和中科院的支持下,牟新东博士带领团队争取到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科院、国际合作、山东省及青岛市等项目用于生物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牟新东博士作为绿色化学催化团队负责人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挑重担,带着大家做实验,下车间,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之分,有难题一起做,有问题一起克服,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做。项目虽有大小之分,却没有主次之别,只要是工作上的事情,都认真对待。这期间培养了多名年轻优秀党员,迅速成为了本部门的业务骨干,这些党员不仅拥有熟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本领,在科研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出色的完成各项科研任务,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服务国家需求,是作为党员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利用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制造能源燃料以及其他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当前利用生物质能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国内外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关注热点,国际上学术竞争激烈。为了尽快在生物质新能源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上取得突破,取得发展这一高新科技产业的主动权,牟新东研究员以敏锐的洞察力,紧跟学科前沿,制定了多套攻关方案和实验方法,带领他的科研团队,以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针对纤维素、糖、糖醇等碳水化合物原料中多羟基的结构特点,开发了由单糖制备制备高附加值二元醇的催化体系。针对生物醇类产品,开发了水相醇类水相自缩合反应体系。同时完成了由单糖制备呋喃二甲醇、呋喃二甲酸的公斤级小试生产。多年来,以牟新东研究员为代表的多名党员带领团队科研人员发扬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开拓创新,勇攀科学高峰,一步一个脚印,使生物质新能源研究水平达到了我国先进行列。
党中央把创新看作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由于木质纤维原料在生物炼制成清洁燃料或化学品的过程中,原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致密复杂的结构,木质素与半纤维素对纤维素水解的阻碍作用较强,纤维素难以降解。在以牟新东博士为代表的多位党员带领下,绿色化学催化团队的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出新技术,不断开辟应用基础研究新局面,在木质纤维素解聚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技术和成果。针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利用中的瓶颈问题,绿色化学催化研究组将 “动态挤压预处理”概念引入到纤维素水解过程中,首次将碱催化降解与动态挤压反应器相结合,设计开发了木质纤维素动态挤压新技术,可在一个反应器中高效同步完成木质素脱除、纤维素的微纤化及剥皮反应等,大大提高原料的反应性,同时实现液固产物的分离,并建成千吨级/年预处理量的中试系统。相关成果引起了产业界,特别是壳牌等国际大公司的关注和持续资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齐心协力、奋发作为,是我们研究组前进宗旨和不懈追求的方向,面对十九大后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们将继续团结一心,埋头苦干,继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研究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梦想,不负芳华
演讲人: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室党支部 吴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能够代表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交流演讲活动。我是膜分离与催化团队的一名博后,我的名字是吴勉,今天我想讲讲身边优秀党员对我人生理想信念的引领。我的演讲题目是坚持梦想,不负芳华。
《华严经》里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什么?是对蓝天的渴望,雄鹰才搏击长空;是对港湾的迷恋,蛟龙才遨游沧海。是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源于内心的最原始的驱动力。坚守初心,我们才不会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唐僧能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行程几万里而勇往直前不放弃,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普渡众生,把佛教发扬光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科研的激情来自于对初心的坚守,以此支撑我们砥砺前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当年鼓励来中科院学习深造的导师,他是一名老党员,对我的科研之路起了关键性的指引作用。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有时,即使是一次失败、一点挫折、一次批评、一次鼓励,也能给予我们向上的动力,也能让我们心存感激。就这样,我的内心埋下了一粒科研的种子。从武汉大学毕业以后,怀揣着自己也能为能源事业做些贡献的信念来到了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它有着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秉承中国科学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传统和“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科研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的科研品格、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到研究所后,我很快便投入到实验学习和工作中,切实感受到踏踏实实做科研的氛围,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勤勤恳恳和爱岗敬业。每天从实验室走回宿舍的路上,看到仍有老师和同学为了科研坚守在实验室里,崔光磊老师、郭荣波老师、梁汉璞老师、王光辉老师、学生宋向菊、杨芳芳等,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老师和同学,那一刻,我感受到每一个科研成果都是大家不辞辛苦付出的结果,是踏实肯干的回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经常在节假日时仍然伏案工作的优秀党员江河清老师,江老师带领了一支融材料、电化学、膜分离、膜催化多领域交叉,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新能源研究队伍。江老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理念使他在双相膜的制备及耦合条件下的透氧和稳定性研究、气体分离膜的研制、光热膜的开发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在多数人的眼中,测试中心的老师没有那么忙,可是为了让我们的表征图更加美观,他们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仔细而又耐心的分析样品的每个角落,生怕错过一个重大发现,指导我们如何制样,如何解析图谱,如何处理数据,甚至牺牲他们午休和吃饭的时间,请我们在拿到表征结果的时候真挚的向他们道一声“谢谢”。还记得我们申报项目基金的时候吗,科技处的老师们,生怕我们忘记申报时间和注意事项,不耐烦的一遍遍催促我们,他们每天会接到几十甚至几百个电话咨询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态度依然和蔼,到了基金截止日期,我们把本子交上去,轻松了一大半,但对于他们来讲,苦日子才刚刚来,需要审核每一个环节,层层把关,确保任何一处错误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生怕因为他们的疏忽让我们的辛苦白费,很清楚的记得我的青基本子在检查十几遍之后,他们依然能发现错误,这细如针线的活,是他们的时常生活,请你们在本子成功交上去的时候向他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还有行政部门的老师们,为了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为了研究所的正常运行,都在默默付出着。杨芳芳这位学生大家可能不是很熟,她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在这边边读书边带孩子,为了能留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中午几乎不午休,在我们中午进入梦乡的时候她还在伏案苦读,构思实验,晚上孩子入睡之后她会继续挑灯夜战,偶尔有了灵感会兴冲冲的跑到实验室,付诸实践。日积月累,她看过的文献,做的笔记堆成了小山,就是这样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三年,她收获了很多,不光是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还有陪伴孩子的快乐。研究所大多数党员都是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学生,对这支朝气蓬勃的党员队伍而言,党建与科研的融合擦出了绚烂火花,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源源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开启新征程的冲锋号角,是续写新篇章的行动纲领,给我们展现出“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恢宏画卷。科研的征程漫长而艰难,唯愿你我不忘初心。请记得当初曾满怀希望地踏入中科院,请记得为证明自己而暗暗许下承诺,请记得那通宵实验尽全力拼搏的日子。请记得,不要因为旅途太漫长,而忘记了初心。不忘初心,是希望在很久以后回想这段征程,不会因为蹉跎岁月而后悔;是希望有朝一日回望过去,你能够骄傲地对自己说,当时的我,在激情昂扬的青春岁月里,已经用尽全力,无悔初心,担起了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不曾忘却。
使命是什么?是我们在特定的时期所肩负的责任、任务。我们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中流砥柱,要牢记新时代我们所要担负的使命。牢记使命,是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壮志;牢记使命,是周恩来胸怀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强决心。为了更好的完成使命,那么就让我们在科研领域勇于创新、奋力拼搏。请不要因暂时的挫折和失败而低头,请不要因风雨和荆棘而止步,让我们用拼搏和意志捍卫心中的信念吧。
实现科技创新,人才是根本。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强调,“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也是习近平同志对中科院“四个率先”要求之一。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每一次科技创新“攻克堡垒”,党员发挥的作用都非常关键。爱岗敬业奉献是中科院的优良传统,中科院合格党员的标准始终与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在例行党支部会议的时候,我们不仅组织了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等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内容,还定期举行党员自评和民主评议活动,举办交流会,与优秀党员们交流分享科研、学习、生活经验。提高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党建与科研有机融合共进帮助我更好更快的融入到了科研学习当中。
信念引领科研,科研促进成长;党建促进创新,创新成就梦想。梦想是一份沉甸的责任,在实现科研梦的路上,没有先知、唯有智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勇敢、智慧、国家使命,我们一直在传承,视野、谋略、梦想,需要我们去亲自践行。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过硬的作风,努力为国家战略科技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演讲,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这一路上的感触与感恩,我很荣幸能够融入到中科院,成为一个在科研路上可能还在蹒跚学步的努力拼搏的一员,我会继续努力,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好科研工作
演讲人:生物能源研究室党总支 汪辉
各位领导、同事,党员同志们:
我是生物能源党支部的汪辉。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好科研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正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紧紧的团结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理想而努力奋斗。97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使命,同心共向,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担当有作为,在全社会形成榜样引领、见贤思齐、干事创业、砥砺奋进的时代风尚,成就了繁荣昌盛的今日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正所谓“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征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初心?初心就是做某件事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是我们人生开始时希望我们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最初心情,是让你甘愿卧薪尝胆的理由,是让你能够逆流而上的动力。而对于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探索世界、为民族创新力量加码助力才是我们需时时回望的“初心”;在科技创新的路上,无惧封锁、一往无前,为国家繁荣、人民富强做出成绩就是“使命”。
世间事,坚持一阵子易,坚守一辈子难。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走的时候没有来得及留下一句话,就这样匆匆离去,留给人们无限的哀思和取之不尽的科技技术。李保国常说:行走在太行山的初心,同样也是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两件事:一是"把我变成农民",35年里,他每年有200多天在山里奔波。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让农民掌握果蔬栽培技术,让农民变成农业专家。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邢台西部山区的沟沟坎坎,研究科研成果28项、推广实用技术36项。累计增加农业产值超过35亿元,带动了邢台西部山区近10万农民脱贫致富。他的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和荒山较劲。
2018年1月8日,又有两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侯云德共同荣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的一生,科技报国、矢志不渝,都把强国强军需要作为科研初心,这也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根本所在。
而在我们身边,在生物能源研究室党支部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典型优秀党员人物事迹。
生物能源党支部书记周功克同志,凭着贱人的毅力和能吃苦啃钻研的精神,带领科研团队、改革创新,睿翼进去,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在昌邑建立了盐碱地生态修复示范基地,为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组负责人吕雪峰同志,严格贯彻习总书记对中国科技战线“三个面向”的发展要求,恪守严谨、求是、奋进、争先的科研态度,以身作则,带领团队进行科技攻关,在承担大量科研项目、发表大量高质量论文的同时,注重院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以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实际问题为目标,成功实现了一系列他汀类药物生产工艺的绿色化的高效化,降低了企业的环保压力和生产成本,以实际行动落实了中国科研人员“把科技成果写到祖国大地上”的承诺。
分子微生物研究组负责人李福利同志,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严格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围绕能源微生物资源的筛选以及遗传改造开展研究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果转化成效突出。
海洋碳汇研究组张永雨同志从事海洋学研究,需要经常出海作业。出海是一份非常艰苦和高风险的工作。其本人虽具有非常严重的晕船状况,但凭着对海洋学研究的热忱,为获得宝贵的海上现场第一手数据,坚持上船进行野外工作。凭着一腔热爱科研的热情和不怕苦累的精神,张永雨同志感染着身边的年轻学者不断进取,其带领的海洋碳汇与能源微生物研究组在海洋学研究方面正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在生物能源党支部中,还有很多优秀党员代表:代谢物组学研究室的肖艳同志,酶工程研究组的张伟通知,资源植物与环境工程研究组的柴国华同志,能源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组的吴振映,等等。他们踏实认真的态度,坚定的走科技创新之路,在平凡的科研岗位上用自己的行为,实践这一个普通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无论是已经做出巨大贡献,还是依旧在岗位上努力工作的工作者,无关于年龄、无关乎职位、无关乎成绩,生物能源研究室所有党员的信念是一致的,把科研强国作为我们奋斗的动力、前行的核能和价值的追求。从实际出发,在当前技术发展和经济水平前提下,通过突破技术短板,勇敢进行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技术创新,最终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美好愿望。
科学研究是一项寂寞的职业,没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恒心和毅力,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守和奉献,很难迎来开花结果的日子。我们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勇担重任,紧紧围绕科研创新的核心关键,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勇当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听从内心的直觉和声音,做自己喜欢和选择的,才能在未来漫长的科研之路上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每个人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将个人自身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在各自岗位各自领域踏实奋进,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记我的师兄张宁
演讲人:研究生党总支 吕天航
尊敬的各位领导、党员同志们,早上好!我是蛋白质设计研究组的吕天航。很高兴在这跟大家分享我身边感动的事。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我们课题组的一个师兄,他的名字叫张宁。他2013年进入我们所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生物核磁共振研究。我与张师兄接触的日子不多,2017年底他离开青岛去美国加州做博后。在与他接触的相对不那么长的日子里,他对科研的拼搏精神和生活中的平易近人真诚友善令我印象深刻。在所里研读期间,他发表了两篇高水平论文,一篇JACS,一篇ANGEW。在生活里,他却是一个极为低调的人,从不说自己的已有的成就,目光始终跟随国际研究水准,对科研具有的热爱与投入是令人感动的。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就是首先要听党的话,再就是做好自己身边的事,对工作负责,积极向上,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友善。在家人朋友和身边的人需要的时候,在工作事业需要的时候,在国家社会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这就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因此,我写了这篇题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记我的师兄张宁的征文,是一首诗歌。一来是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的这样的一个真实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同时也表达我自己对张师兄的敬佩。我也很荣幸这篇文章能够入选此次党员大会的征文演讲活动,在此感谢所领导对我的支持与厚爱!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朗诵这首诗,提醒一下大家,我普通话不太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记我的师兄张宁
海的波浪在翻滚着
它忽而急促 忽而柔缓
夜也裹挟着雷鸣
也许此刻
在大洋彼岸
你正享受着加州阳光
你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学术上 一丝不苟 身先士卒
生活里 平易近人 生动活泼
你从学术的荆棘里趟过
寒烛旧梦在夜里沉睡
大地初醒
新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你是星空的启明
是夜里的长庚
没有远方的辽远
没有无尽的夜
跨越学术的真实
寻找生命的奥秘
秋天的树叶里住着夏天的思念
等到来年春天
南归的鸟衔在枝头
筑巢鸣窠
五月流星 八月既望
像是撒满了碎银子的路
远远的巷子里
一只影子被拉长
生活
是在平淡里记录真实
或是在死亡里歌颂哭泣
而今满满的志怀
会与何处挥洒
彷徨犹豫
失落分心
不见孤单的身影
不诉离乡的心绪
昨日别离
去去一句
惟不念及此时
会否是新的黎明
是好久的积蓄
也是不断的披月戴星
也应得青垂
愿君多念此时此地
他朝的黎明
也许是多年
慢慢远去
也许是今天
不是在此地
也许是在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