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了弘扬伟大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激发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灯塔,9月13至14日,研究生党总支组织党员代表赴山东临沂开展“寻迹沂蒙守初心,赓续精神担使命”主题党日。通过实地探访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蒙革命纪念馆及临沭县朱村,党员们重温革命历史,感悟沂蒙精神,在红色沃土上汲取奋进力量。

缅怀先烈:在烈士丰碑前感悟信仰力量
9月13日下午,首站抵达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这座占地19.2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群由梁思成主持设计,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塔高耸入云,塔身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党员在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罗炳辉烈士墓前驻足,了解沂蒙人民用身躯搭建“火线桥”的壮举。党员同志们表示,站在刻满烈士姓名的石碑前,深刻感受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深刻内涵。
精神溯源:在历史展陈中解码红色基因
沂蒙革命纪念馆内,458件革命文物与多媒体展陈交织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沂蒙精神展”区,党员参观了“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等经典场景。展馆东侧的“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展览”中,一组数据令人震撼:抗战时期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中,120万人拥军支前,21万人参军参战,10万人英勇牺牲,一个个真实的数字、一段段感人的场景,深刻阐释了从“最后一碗米做军粮”到“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人民用生命诠释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乡村振兴:在朱村蝶变中见证精神传承
14日上午,走进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曾调研的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在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曾被习总书记亲切接见并为总书记讲解的75岁义务讲解员王经臣老同志向党员展示了村史馆内陈列的1944年村民献给烈士的第一碗饺子模型:“每年大年初一,全村老少都会带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来纪念碑前祭奠,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81年。”
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重温革命历史,感悟沂蒙精神,在红色沃土上汲取奋进力量。党员们不仅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找到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坐标。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他们肩负着推动科技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沂蒙精神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激励着他们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在服务社会中无私奉献。(文/图 苏彦龙/李佳怡)